杨铭

青岛理工大学

《忆年味》

千百年来,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,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,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“迎春日”,也叫“扫尘日”,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,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。

几乎是一放假,妈妈就拉着我们全家一起开始大扫除,从擦玻璃开始,忙忙碌碌,欢声笑语。家务不再是“家务”,而是一种气氛,一种融合,让忙碌了一年的人们聚在一起,从小事上,从这个家开始,有了团聚的滋味。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,节前十天左右,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,年货包括鸡鸭鱼肉、茶酒油酱、南北炒货、糖饵果品,都要采买充足,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,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,准备过年时穿。添新衣戴新帽,我们把他叫做“年气”,除旧秽,从头到脚漂漂亮亮的,崭新地迎接下一年,不知道为什么,跨年就是所谓阳历新年,虽有新年之实,却无新年之意。

中国人把农历新年看得如此重要,大张旗鼓地庆祝,浓浓的重古、重感情、重传统的情调体现得淋漓尽致。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,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。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,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,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、门神像等,福字还可以倒贴,路人一念“福倒了”,也就是福气到了,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。

我印象深刻就是每年去给姥姥家贴福字,年前买的福字都不叫“买”,叫“请”,老一辈的文化里,这些东西有魅力得很。我们把“请”来的福字贴到窗上、门上,以福迎福,开门见福,开窗迎福,出入带福,福气满满。这个福字基本上就会在窗上或者门上留一整年,直到下一年新年,“请”新福换旧符,年年更新年年新福气。 此外,新年的糖总有一些造型出奇,色彩鲜艳的糖是不能吃的,他们会被摆在燃烧着的香案前,“孝敬”去世的先人。一碗饺子,一双筷子,简简单单,中国人这种思想是刻在骨子里的,不忘本,有我们一天的衣食温饱,就有你们一碗温热的饺子。所有的年夜饭,端上桌之前要先“奠一奠”,长辈“您先吃”。 

我是新一代的年轻人,我从未觉得这些习俗,这些“规矩”麻烦,反而我认为他们有魅力得很,年味,就是从这根根件件似从千年古木中抽取出的丝丝木屡香,绵延不断,又让人着迷。